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金相显微镜在不使用时,妥善存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清洁显微镜:使用干净的擦镜纸轻轻擦拭镜头,去除灰尘、污渍等。若有顽固污渍,可用少量镜头清洁液沾在擦镜纸上擦拭,但要避免清洁液流入显微镜内部。用柔软的纱布擦拭显微镜的机身,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垢。还原部件:将物镜转回到低倍镜位置,避免高倍物镜长时间暴露在外,减少碰撞损坏的风险。同时,将载物台降到位置,防止载物台长期处于高位导致机械部件变形。关闭电源:关闭显微镜的电源开关,并拔掉电源插头,以防止意外通电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。防尘...
长时间不使用金相显微镜,再次使用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:外观检查:仔细查看显微镜的机身、镜头、载物台等部件是否有灰尘、污渍、划痕或损坏。若有灰尘,可用干净的软布或吹气球进行清理;对于污渍,镜头部分用擦镜纸轻轻擦拭,机身等其他部分可用蘸有少量中性清洁剂的软布擦拭,然后再用干净的软布擦干。部件检查:检查各个调节旋钮、物镜转换器、载物台移动装置等是否能正常转动和移动,有无卡顿或松动现象。若发现部件存在问题,不要强行操作,应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。光路检查:打开光源,检查光路系统是否正...
金相显微镜校准需要使用多种工具和材料,主要包括标准尺寸样品、测微尺、光源校准器、清洁工具及校准证书等,以下是具体介绍:标准尺寸样品金相标准试块:具有已知的金相组织和特定的结构特征,如标准晶粒度试块、标准金相组织试块等。通过观察这些试块,可对比显微镜下显示的图像与标准图像,来评估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,检查显微镜是否能准确呈现金相组织的细节和特征。标准厚度薄片:用于校准显微镜的景深和焦距。例如,已知厚度为10微米的薄片,在显微镜下观察时,可通过调整焦距和景深,使薄片的上下表面...
判断金相显微镜的图像是否清晰聚焦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观察图像细节边缘清晰度:清晰聚焦的图像,样品的边缘应锐利、分明,没有模糊或虚化的现象。例如,在观察金属晶粒时,晶粒的边界应该清晰可辨,不存在锯齿状或毛边。内部结构:样品内部的组织结构细节,如晶界、相组成、夹杂物等,都能清晰地展现出来,并且具有明确的对比度和层次感。比如,不同相之间的边界清晰,夹杂物的形状和轮廓能够准确识别。检查图像的对比度明暗对比:清晰聚焦的图像,其明暗对比应适中且准确反映样品的实际情况。亮区和暗区之间...
准备工作检查显微镜各部件是否齐全、完好,镜头是否清洁,如有灰尘或污渍,应用专用的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。将金相显微镜放置在平稳、整洁的工作台上,周围应避免震动和强磁场干扰。准备好待观察的金相样品,确保样品表面经过研磨、抛光等处理,具有良好的光洁度和平整度。安装与调整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上,用样品夹或压片固定好,确保样品在观察过程中不会移动。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,根据样品的放大倍数要求进行安装。一般先从低倍物镜开始观察,逐渐切换到高倍物镜。打开光源开关,调节光源亮度旋钮,使光线强度适中...
金相镶嵌机模具的关键尺寸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型腔尺寸直径或边长:对于圆形或方形的型腔,其内径或边长是关键尺寸。该尺寸决定了能够镶嵌的样品的最大尺寸,需要根据实际样品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型腔尺寸,以确保样品能够被镶嵌在模具中。深度:型腔的深度决定了镶嵌后样品的高度,一般来说,型腔深度应略大于样品的厚度,以保证镶嵌材料能够覆盖样品,同时也便于后续的研磨和抛光操作。常见的尺寸有:22mm,30,40,45mm模具整体尺寸外径或外边长:模具的外径或外边长需要与金相镶嵌机的安装夹具或工...
金相镶嵌机主要用于对金相样品进行镶嵌,以便于后续的研磨、抛光和观察分析等操作。以下是一些需要用到金相镶嵌机的常见情况:样品尺寸较小或形状不规则:当样品尺寸过小,如微小的电子元件、粉末颗粒、细丝等,直接进行研磨和抛光操作时,难以手持或固定,容易造成样品丢失或损坏。使用金相镶嵌机将这些小样品镶嵌在合适的介质中,可增大样品体积,便于后续操作。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样品,如带有棱角、孔洞或弯曲的部件,镶嵌可以使其形成规则的形状,方便进行均匀的研磨和抛光,获得平整的观察表面。需要保护样品边缘...
选择适合的金相镶嵌材料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的特性、镶嵌目的、后续分析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考虑因素和常见的金相镶嵌材料类型:考虑因素样品特性材料类型: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镶嵌材料与之匹配。例如,对于金属样品,通常可以选择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塑料;对于陶瓷或玻璃等脆性材料,则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硬度和粘结力的镶嵌材料,以防止在镶嵌过程中样品破裂。样品尺寸和形状:较小或形状不规则的样品可能需要使用流动性好、能填充细小缝隙的镶嵌材料;而对于较大的样品,则要考虑镶嵌材料的收缩率,...